学院首页

张利庠教授主持的蔬菜价格研讨会在新发地举行,成果编发科研要报第42期

2011-06-07

日前,由我院副院长张利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系列座谈会之五——近期蔬菜价格形势分析与调控研讨会在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隆重举行,课题组主持人张利庠教授首先介绍了蔬菜价格形成机制与调控的建议,花乡党委书记李智主持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中国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张玉玺先生详细地汇报了近期蔬菜价格形势并分析蔬菜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安玉发教授、北京农学院城乡统筹学院副院长杨为民博士、新发地批发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先生、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明均先生、北京商业干部学院张喜才博士相继发言,发改委、商务部的部分领导同志、批发市场内的大型批发商和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花乡党委书记李智、丰台区委办公室主任张洋、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等人设宴款待与会专家学者。

根据研究成果和会议精神,课题组分析了我国菜价“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的三大特征及特殊原因,认为五大原因造成了菜价剧烈波动:1、城郊无菜园子,市长难抓菜篮子;“两头叫中间笑”——蔬菜流通主渠道处于失控状态;两头小中间大——蔬菜产业现状堪忧;“没有不涨价的”——蔬菜产业各环节的成本不断增加;新闻媒体跟风报道——“加剧”蔬菜价格涨落;蔬菜流通最后一公里推动蔬菜价格大大提升。并且指出几个常见的误区:

(1)“农超对接是主要发展趋势”——理论上讲农超对接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但是超市经营商品中蔬菜所占比例不大,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因此还应该大力推进居民区便民菜店建设。

(2)“中间环节没有暴利”——这是指的是小商小贩,其实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都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盘垄断性,在垄断市场中都有谋取暴利的动机。

(3)“菜价主要靠市场调节”——其实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政府干预和控制措施,如政府设立蔬菜价格稳定基金。

最后,提出了在稳定蔬菜价格方面,要避免简单的、短期的和无效的调控,建议政府着力建设以公益性中央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多种措施并行的“六多六少”的长效蔬菜价格调控机制。

(一)多关心,少关注——建立以公益性中央批发市场为主体的蔬菜流通新体系。明确蔬菜流通体系的建设主体:市长不仅要管菜篮子,也要管菜园子和菜摊子。科学规划蔬菜流通区域布局:国家投资建设一批的示范性的中央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性的配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终端便民店,形成公益性的蔬菜流通政府主渠道。加强蔬菜流通新体系的发展环境建设:依靠诚信夯实蔬菜产业发展的氛围,依靠法制规范蔬菜产业的方向,依靠科技确保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用诚信、法律和科技打造现代蔬菜流通新体系。

(二)多报道,少引导——建立客观真实报道蔬菜价格和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应该以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为基础,不做悬殊的对比,不以受关注度为主要目标。多进行客观的报道,注意用词和文章的主观倾向,不引导受众做不合时宜的猜测。对于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针对扭曲事实、以假乱真的新闻报道要建立审查监管制度,减少负面影响。

(三)多建设,少环节——建设主次分明搭配合理的具有公益性的蔬菜流通渠道。发挥现存的国有、集体所有的蔬菜流通网络资源,建设一批中央批发市场、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社区便民店,建立蔬菜流通的公益性主渠道。辅以农贸市场、农超对接、农民直营店等流通渠道。

(四)多预警,少补牢——搭建蔬菜产业信息平台指导菜农生产。信息平台搭建包括一个整合、一个种子和两个平台。“一个整合”是把各部委各自为政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权威的平台上。“一个种子”是把种子的销售情况和价格作为蔬菜供应的重要先导指标,以此来判断种植面积大小。种植信息平台。在种植前发布去年和今年的种植信息指导生产。产销信息平台。促使产销信息对称,让蔬菜能够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廉地从产地运输到销地,从而减少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

(五)多扶持,少干预——建设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良”工程。一是确保我国未来蔬菜种子安全的良种工程;二是建设政府引导蔬菜产业发展和监管价格的良管工程;三是建设包含专业合法运输车辆在内的物流运输体系的良运工程;四是建设合理布局、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管理规范的蔬菜市场体系的良市工程。

(六)多投资、少补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宜生硬补贴

对于分散和弱势的菜农以及消费者,要多投资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建设现代化菜园子,在城市建设社区便利菜店,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蔬菜储备、运输和保鲜设施,大力投资扶持“社区支持农业”(CSA),让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菜园子,即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指数,又能减少浪费保持生态。

会议综述和研究的主要成果已经被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单独编发成《科研要报》第42期,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